中医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学的脾与西医学的脾概念不同,许多人都 [复制链接]

1#

脾位于人体的中焦,在横膈之下的腹腔内。《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无脏。”这里的“散膏”,《难经汇注笺正》认为,系指解剖学中的胰腺组织。则中医学藏象中的脾包括胰腺在内。这是许多人不知道的东西。

一,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肝胆都参与了人体的消化过程,但脾在消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腐熟,然后下降到小肠风散精微物质,要靠脾的转输,才能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时期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于脾气,只有在脾气强健的情况下,水谷精微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从而运达全身,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脾气虚损,则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甚则面黄肌瘦,倦态乏力等病变。还可因气血生化不足而变生它病。B,运化水液:摄入人体内的水液,需经过脾的气化而成津液,布达周身,发挥其滋润,濡养的作用。经过代谢后的水液,也要经过脾的转输,而至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尿等而排出体外。所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

2,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心,肺及维持脏器位置恒定的生理功能。存在于胸,腹腔内的内脏,之所以能够保持其位置的相对恒定,是有赖于脾气主升的作用。这是因为,支持固定这些脏器的肌肉,韧带,筋膜也都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强健有力。若脾气虚损,不能升清反而下陷,则可导致人体内脏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久痢脱肛等。中医称之为“中气下陷证”。

3,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表现。若脾气的固摄作用减退,就会导致出血。临床上以便血,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等为多见,称为脾不统血。其出血特点为:出血时间长,颜色浅淡,多发生在人体的下部。

二,脾在人体的作用

1,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虑过度,就要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气结,因此,思虑过度,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

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唾液中最清稀的部分。有保护,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帮助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出现口涎自出的现象。

2,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从而养肌肉,故主肌肉。”若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失养,则可致肌肉瘦消无力,甚至痿软不用。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营养,脾主运化与升清,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力强。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营养不足,可见四肢倦怠无力,甚则瘦消不用。所以,在中医治疗痿证时,常从脾胃着手,称为“治痿独取阳明”。

3,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只有脾气强健,则饮食,口味才能正常。《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如果脾失健运,不仅食欲不振,还可见口味异常,如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有关。也可反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则可见口唇色淡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三,脾的生理特性

1,脾喜燥而恶湿: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湿邪侵犯人体,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致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燥则代表着脾主运化水液正常。而湿则反映着脾运化水液失常。

2,脾为气机升降之枢:《血证论》说:“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益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人体气机阻滞,最易导致脾胃升降紊乱,纳运失常而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腹胀闷,大便稀溏等。

3,脾于长夏相应: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而长夏湿气当令,湿邪易侵脾脏,导致运化失常。所以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品

总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特别在食物消化吸收中,起着主导作用,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