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yushiels.com/m/大方县辣椒种植基地。毛道安摄
省教育厅消息,我省自去年9月启动“校农结合”工作以来,各地各校积极响应,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常用农产品31.24万吨,采购金额21.95亿元,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和贫困人口有增收的双赢局面。
从年秋季学期开始,贵州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有关工作部署,实施教育扶贫“1+N”计划(以“校农结合”为引领和突破,实施N项教育精准脱贫计划——学生精准资助、职业教育精准脱贫、办学条件改善、教育信息化深化应用、教师素质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倾斜、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教育对口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关爱、脱盲再教育、推普脱贫攻坚等),全面启动“校农结合”定向采购农产品工作,把开展“校农结合”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后勤食堂对农产品的需求与我省贫困县、贫困户组织生产农产品精准对接,群众订单生产、不愁销路,学校保底收购、应收尽收。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共有个(其中,高校食堂个),就餐学生达万人,几乎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6。全省学校食堂每月采购常用农产品涉及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及蔬菜等多个品种,需求量高达10万吨以上,价值约10亿元,在调研中还发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采购的常用农产品大多数依靠外省供应,有的高等学校在外省采购的比例超过了70%。
据介绍,如果将这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优先让给我省贫困地区贫困户,将可以覆盖带动全省万贫困人口增收。
为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顺利实施“校农结合”,省教育厅与省农委、省商务厅和省供销社主动协作,以学校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导向,链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流通平台,产品不愁销路,产业得到扶持;流通渠道畅通,农户学校利益得到保障。从今年3月份开始,重点在铜仁、黔西南、贵阳、清镇职教城和黔南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5个学段开展“校农结合”集团化推进试点,争取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取得突破后再向全省复制推广。
目前,5个集团化试点已全面启动,每月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常用农产品达余吨。同时,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等高校纷纷在学校设立校农结合扶贫农产品直供窗口,来自我省贫困地区生产的绿色天然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学校食堂餐桌,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实施“校农结合”,各地各校结合“校农结合”供应基地建设,建设涉农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引导教育智力资源到脱贫攻坚一线,推动高校、职业学校教师科研成果转换,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推动加快教育转型发展。黔南民族师范“校农结合”己建成3个产学研基地以及农残检测、测土配方、冷储库、实用技术培训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一批配套设施,“校农结合”向“医农结合”“企农结合”“N农结合”拓展。
“校农结合”实施一年来,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和贫困人口有增收的“一仗双赢”局面。今年3-6月,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采购本省贫困地区农产品达23.23万吨,采购金额13.01亿元,采购数量、金额和占比大幅提升。
同时,“校农结合”还有效带动了本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校农结合”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省内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发展,促进产业调整万亩,覆盖贫困人口10.9万户42万余人。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