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我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知名高级中医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曙光名中医”是医院中医临床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医院传承型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的最高荣誉,我们为大家一一介绍曙光名中医们的风采。
第四批曙光名中医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窦丹波高建东高月求李琦刘成海
陆灏徐燕张晓天张炜卓蕴慧
曙光名中医——窦丹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曙光名中医。现任上海中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国际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医学疾病分类研究及服务评价中心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传统医学专家组共同主席、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内科专家组组长、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督导专家、上海市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信息标准分会常务理事、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员、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曾入选上海市卫生局百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等。
幼承庭训,矢志中医
自幼受家庭影响(其父窦金发为安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矢志中医,窦丹波年高考以唯一志愿考入安徽中医学院(今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幸在课堂及临床上得王乐匋、周夕林、徐志华、张笑平、韩明向、王键等诸多名师指导。年毕业于中医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以全校第一名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跟随上海及全国名中医蔡淦教授攻读中医内科专业博士学位(临床型五年硕博一贯制)。研究生在读期间独立开展了毕业临床课题研究,并前往北京完成了课题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通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和跟师,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临床、科研基础。
转益多师,精中通西
年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窦丹波进入上海中医院急诊科工作。在随后的十余年间,曾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如跟师上海名中医王左教授,完成了首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培养计划(-)及上海市卫生局百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期间窦丹波同时跟随国医大师颜德馨学习,作为主要医院作为负责单位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的“应用新型传承方式总结颜德馨教授学术思想”课题;跟随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前校长严世芸教授完成了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跟随全国名中医黄吉赓教授完成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8-.8期间受大学选派,窦丹波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医院进修学习。众多名师的贴身指点和国内外进修,使其开拓了眼界,进一步提升了中西医基础和临床能力。
传统中医,整体辨治
年初窦丹波作为科室副主任从急诊科调入传统中医科工作。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性成立的综合性示范中医临床科室,传统中医科面对着全新的诊疗流程、社会认知和医疗服务市场。
科室原创性地打破现行按西医分科的体系,强调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运用传统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中药、针刺、艾灸等)治疗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疑难病。窦丹波配合余小萍主任,从搭建队伍开始,坚持“名中医挂帅,青中年医师当家”的方针,集中了一批热爱中医的中青年临床医师,同时邀请了颜德馨、蔡淦、夏翔、黄吉赓等多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为特约顾问逐步开设传统中医科门诊和病房工作。逐渐扩大了在业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王国强等多位业界时任领导先后前来现场视察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医院进行了推广。
.7起,窦丹波担任传统中医科主任。在其带领下,科室中医特色浓厚,中医饮片处方率、中医特色项目治疗率等一些中医特色指标远高于一般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水平。临床以中医综合治疗内科杂病为特色,主要进行中医优势病种、慢性病、疑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最具中医特色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传统中医高级临床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由于中医优势突出,临床疗效显著,受到了广大病人群体的一致好评,业务量逐年提升。院内考医院A级科室。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中医特色示范病房市级教学团队奖,获上海传统中医临床示范基地、上海市高校市级教学团队、上海市对外教学团队等称号。
窦丹波长期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中医特色鲜明和疗效突出,病患众多,常年门诊提前半小时开始,深获好评。其临证强调突出中医思维方法和整体辨治,重视疾病的“寒热虚实”之四纲,立足于病机分析基础上“一以贯之”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则治法。临床擅长脾胃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及多种慢性病、大病后等诸多虚损病证的中医综合调治。
国际视野,世界传播
年起,基于全面扎实的中西医专业背景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窦丹波受邀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在国际疾病分类(ICD)第十一版修订中制定传统医学章节。作为中国专家组负责人,窦丹波牵头项目组,十年磨一剑,完成了大量基础性专业工作,主持和参与数十次国际会议,经历无数的讨论、磨合以及国内外各层次的沟通,创新建立了“病、证内容模板和病证分类框架”,并包容了其他国家的特殊内容,使中国方案得以被项目采纳。
△窦丹波(左1)参加国际会议,推动传统医学国际化
年五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这是国际疾病分类体系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使中医药在临床、科研、教育、管理、保险等领域拥有国际标准化语言“通行证”,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由于窦丹波作为中国专家组负责人的突出贡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发文提出特别表扬。
原标题:《杏林撷英
曙光名中医——窦丹波:精中通西,致力传统医学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