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www.zherpaint.com/m/现在教育部为全国的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编写了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就有三本教材,任何一本教材都可以。因为本科生不需要了解更多,掌握更多,三十二开本,也就是一百多页,又都是全国统编教材,是教育部统编的,读一本《中国传统文化》。读三本书,达到什么目的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通过这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特别是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史。它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的特征,它与西方文化有什么区别?在这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医学,在理论上,它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这些书,掌握这些知识,解决了初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掌握了中国的文化所决定的科学思维方式,按照这个科学思维方式才能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第二点讲,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一定按照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学它的概念、判断,逻辑思维过程以及这个理论。离开这个前提,按照同学们在高中学习的受近代或者现代教育,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所开那些门课程。那种思维方式是学不好中医的,更学不好中医理论。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讲课就以讲脏腑为例,反复强调,同学们,同样一个心脏,中医的概念是建立(在)中国的科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心脏的概念,而解剖学的心脏是建立在西方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科学思维方式,所抽象出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抽象的结果,抽象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离开这个前提,就难以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这是第一点。要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应该准备这个的思维。第二点,就学习这门课程而言,要始终(从)基本概念入手。一门科学,它是由若干学说组成的。作为一门科学理论,每一个学说都是由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者规律,由这三个知识要素构成,按照逻辑关系把它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基本概念是构成一门学说,构成一门科学最基本的要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首先从概念入手,逐个把概念搞清楚,先总得搞清楚,然后,横的搞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找出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理论学通、学好。如何把握这个概念?大家知道科学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它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地深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断地变化,这才叫科学。同学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那就是按照现行的教科书来学习,现在教科书里面给同学们提供的概念,教科书编写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到目前为止,得到学术界共识,相对稳定的内容,才能写进教科书里面。换句话说,教科书里面所提供的概念,是学术界所共识的,它给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至于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其他不同提法,作为本科学生学习,教科书里面一般是不纳入的。除了教科书之外,随着同学们的学习年资的增长,还可多设计之。中医对基本概念的研究,也是当前中医药界研究重大课题,就是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问题,实际上就是概念的界定、规范。研究成果也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同学们追踪这样一个动态,看这个概念最新怎么表述?将来一旦在全国明确公布了,中医药的名词术语规范,包括它的释义、它的语言符号、名称的确定。一旦公布了以后,就变成我们国家的权威性的表达。将来同学们在学完教材基础上,凡是已公布的名词术语,语言表现形式以及内涵、处延的界定,叫释义,有差异的地方,今后一律以名词术语的规范为准。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它也反映、体现了一个科学概念是运动变化的。因为从古至今,虽然经过现在的整理,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来下定义。前面课程讲到,就以健康的定义,以西医为例,下二十多个定义。每个定义都是站在不同角度,下定义应该符合科学定义的原则。这样,站在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的,并不等于概念齐。这是第二点,关于从概念入手,这是一。看工具书,要看最新的工具书。这是关于学习概念第一点要注意的。第三、怎样去掌握中医的理论?前面讲过,中医基础理论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等构成的,由科学事实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经过推理而得出来的。而这个推理,要求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按形而上学的那个逻辑学来推理的。换句话说,用现在逻辑学来说,传统逻辑是指西方最早的,我们今天叫形式逻辑,翻译过来,西方叫传统逻辑。而我们中医学思维方式呢?尽管是中国古代文化所决定的思维方式,是辩证逻辑。而西方文化中心的传统模式是传统逻辑,不是辩证的。在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取得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描述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俩不能等同,学习过程中,不能把它简单等同起来。所以,就引出第三点,怎样学习中医理论。因为中医是研究生命的,研究生命现象的,那么西方的医学,它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对于人体的认识,中医学最早也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就以脏腑为例,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解剖学那个心肺脾肝肾,不可同日而语。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中医就必须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西医就按西医思维方式来理解,两者不能混同起来。也就是第三点提出来,因为同学们都学习过近代科学、现代科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剖学知识,不能拿解剖学那些知识来同中医对号。如果说脏象和解剖学还有点相近的话,那同学们学习经络的时候,上哪找其解剖?如果找不着了,那就中医不科学了吗?变成玄学了吗?一定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医理论,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今后毕业以后,既要学习中医,又要学习西医,那就是中医也学得清楚,西医也学得清楚。至于今后,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你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是简单进行横向的比较。否则的话,学不了中医。在这个基础之上,去认真学习中医某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是由哪些基本概念构成的?哪些基本知识构成的?最后,它用什么思维方式?结果推出的结论是什么?前面我们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是个原理。就分析这个句子而脾胃、气血、化源,仅从这,就牵涉到这么多概念。那就得问,什么是脾胃啊?脾胃它有什么功能啊?什么叫气血啊?气血和脾胃有什么关系啊?那怎样来通过脾胃和气血,最后推出来它是气血化生的源泉呢?找出它们的构成,这个原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它是怎样推理出来,得出这个结论?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理论,不是仅仅为了说明这个理论,为什么?其一、是它的说明意义;其二、更重要的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中医学里面用它做什么?怎样用它去认识生命、认识健康、认识疾病、认识人们的养生和保健?不是就理论谈理论。我想如何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按照中医学这个思维方式去学习,我看通过几十个学时的学习,在今后,再通过其他科学习,进一步来加强对它的认识,基本上就能把问题搞清楚了,大致的体系能掌握了。最终学习完了以后,分解开每个原理,它的概念、它的推理过程、它的结论、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后,各个理论之间、每种原理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我们第一章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换句话说,转化成思维方式,就是中医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国传统的、系统的、整体的辩证思维方式来学这本书。最终达到的目的,我理解,本科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今后大家毕业以后,再去读硕士生、读博士生,乃至念博士后,总之,最后你要成为一个高明的中医,第一关就过这个头脑关、思维关。靠什么过?靠这几年的功夫,各种课程来进行训练,第一关训练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如果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大致能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方式,对中医理论当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上都搞清楚。最终,大家学会,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考察问题,就达到目的了。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最终学习要考同学的,大家交一张卷回来,就字面说,还反映不出来学生到底建没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应该从两个方面考核。一张卷,就老师教的都能通通答出,看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另一方面,看你到底掌没掌握中医思维方式。在这张卷里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来。就是在论述一个(问题)、说明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也能看出你的思维方式符不符合中医?我想最后不是仅仅记住几个词,背住几个原理,就看能不能掌握中医的科学思维方式?通俗一点说,通过学习中医,我认为考核这个人是不是中医?你别看他念的是中医学院,说的是中医话,最后可以用一个标准判定他,看他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中医?用我的话说,就是他掌没掌握中医的脑袋。这个将来同学们在临床的时候,临床实习乃至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显得更重要。将来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两个系统:一、中医要学;二、西医要学。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所建立起的医学体系,和以中国文化为依托建立起的中医学体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都装在我们自己脑子里,会发生矛盾。当你没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连接点的时候,没学到如何澄清的时候?你没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连接点,没法让它们俩交融。大学刚毕业和在大学学习过程,我建议,学中医,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办;学西医,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办。将来到临床上去看病,用中医来辨证论治的时候,用中药给病人治疗的时候,就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考虑。一半脑袋用中医,一半脑袋用西医。当考虑中医问题的时候,将西医这边脑袋闭上;当我从西医的角度看,把他诊断搞清楚,看到底什么机制?做出个正确诊断的时候,就把中医这半脑袋,将中医思维关上。把西医要搞清楚,最终如果你用西医治疗,就不要按照中医去辨证论治,要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去治疗去。只要按中医治疗,中医学院强调按中医治疗,一定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去做治疗。从我念书那年开始,我就想立这么个志向,现在干了几十年,我就可以练到这个程度。就比如现在看病,首先想,来了一个病人,那肯(定)到这儿来都吃中药,发挥中药的长处嘛。第一我先把西医,因为现代现实的医生,患者需要,要你大夫把西医给说清楚、中医给说清楚,这不是不合理的,这是社会需要。首先,西医的病,诊断清楚,什么病,第一次到这儿来一定进行全面检查,我得搞清楚。如果是从外院来的,已经带了资料,近期做好了,可以供参考。通过你自己检查,一定把西医诊断搞得清清楚楚。这个病,我用中药治疗,一点西药不用,一旦想用中药治疗的时候,我必须按照中医,把西医就不考虑了,只考虑中医,它俩互不干扰。我想能够练到这个程度,就是一个人长两(个)脑袋。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既会中医思维,又会西医思维,用哪个得心应手,用哪个来哪个,真正地下功夫修练一翻,让它两者之间不交叉。如果你练到什么程度呢?已知某某病,某一个阶段,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和中药比就是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中医治疗。但是同样中医治疗的时候,某个病诊断很清楚,在什么病理阶段是个什么样?用中医来认识它,用中医来治疗,这个时候就不考虑西医,一旦使用中药的时候,就不考虑西医是怎么回事?血脂高,现在研究中药,大黄可以降血脂、草决明可以降血脂,吃山楂还降血脂。那好,血脂高,咱们就在处方里加山楂、加草决明,这就不是中医的思维。血脂高,胖子血脂高,瘦子照样也可以血脂高。肥人多痰、湿,就化痰祛浊。瘦人还化痰吗?离开中医的思维,怎么治疗高血脂啊?最后一点,要想学习好中医理论,中医的理论,任何一门科学,是先有科学事实,就是先有科学实践,就是人们的实践。要解释这个实践,为什么?再由实践,逐渐逐渐地抽出来理论。科学理论的产生,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一、科学理论有啥作用?解释已有的实践,对它进行解释;二、它能够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想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仅背书本是不可以的。对某一个原理的深刻的认识需要经过临床实践,长期的临床实践,通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去加深认识。这是按照一般科学规律,就科学理论产生这个规律来说的。而我们中国的科学、中国的文化,强调这个行,知行合一啊,强调实践。这从哲学上讲思维过程,中医强调实践。而中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在四诊合参的前提下。四诊合参,从思维来看什么?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