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中医如何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7如何在 [复制链接]

1#

本篇导读

要用辨证法,抓住主要矛盾,逐个击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每一次都要围绕病人的主症,主诉问题去展开。

一应对考试也要全面看教材

对于应对考试,要特别提出一点,建议不要看练习题,就看教材。我是年考执业医师资格,那一年刚开始全国实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这第一次考试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练习题,只有书。

我在那年的国庆节后拿到教材,一共三本书,加起来有几百页,而11月份就要考试,四门科目,总分是分。

当时,我只有40多天的复习时间,白天上班,晚上看书。我就是用四轮学习方法去看书,虽然第四遍都没有看完,那一年还是考了分,而那一年全国分数线是分。

这个四轮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应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他所有考试都可以用。

复习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建议不要看练习题,就看教材。

为什么不能够看题?因为看题只是得到了一个结果,比如这道题中的病案怎么处理,用什么方法,或者怎样分类,只是得到了一个答案。

而在看书时,它的知识体系就像一棵树,我们看到的不是树上的那个苹果,而是整棵树上的所有苹果。我们必须要把所有的苹果都弄下来。

看教材书的结果是,你可以掌握所有的东西,而且可能还会激发出新的东西。

假如只是为了考试通过,那你会没有任何的收获,同样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去准备考试,最后到临床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考试只是学习教材的一部分,而不是目的。只有在这样深入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才会激发出你的灵感,然后在临床上遇到新问题时,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

二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时,临床上遇到一些问题,有些是解决不了,或解决得不好,还有些是虽然解决了,但不知道深层的原因,有可能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这里举个例子,我大学的陈刚老师在讲《中医方法论》时讲过一个故事,医院里的一个病人出现了小便解不出的情况,临床各科室的医生会诊,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能解决,医院的一位老中医。

这位老中医成竹在胸的给病人开药,然后呢,这个病人就真的把小便解出来了,他不可思议的用了大承气汤,使小便解出来了。

有人就问他,小便不通,为什么要用大承气汤?他说,“我观察了一下,凡人欲解大便,必先解小便。”这个解释就成了一个笑话。为什么?因为这肯定不是这个理由。

比较正确或者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通大便就是通大肠,通大肠以后,可以降腑气,可以宣发肺气,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这样解释,这个理论就很完备,所以,有时你觉得治疗得好像是对的,其实未必是对的,有时是错误的,而且有可能还会闹笑话。

所以,学东西时,一定要反复的思考,真正的把它搞懂。因为有时虽然得到了答案,得到了分,但未必是真做对了。其实,真正的考试不是在教室里,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临床上。

三必须熟练掌握方剂并会应用

以前,有些学生问我,背多少方剂合适。我读大学时也问过我的老师梁繁荣,有一次,梁繁荣老师给我们上《针灸文献学》课程的时候,下课期间,我问他:“梁老师,我们学中医要背多少个方剂,在临床上才够用,才能够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中医?”。

梁老师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我说:“我想,个方剂肯定还是需要的。”

《方剂学》中的正方有多个,附方有多个,加起来个左右。学习《方剂学》时,考试大纲是要求教学个方剂,熟练掌握个。

其实,到临床上这是远远不够用的。为什么有很多科班出身的人,临床上开展得不好?因为在学校学习时,可能连个方剂都没有掌握完,方剂掌握程度很有限。

所以,当有学生问我要背多少方剂时,我是要求全部背下来,所有的都要求掌握,背得越多越好,越熟练越好。

有许多人到了临床时,不会用方剂,把临床实践和课堂上的理论脱节了。我以前带过一个实习生,她当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方剂考试能考九十多分,但是临床不行。

有一次,来了一个病人,是归脾汤证。我就让这个学生收集问题,写下病历,她就按照十问歌,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问了一遍。

然后,我问她:“这个病人该用什么方?”她说:“不知道,想不起该用什么。”

我就引导她,“这个人是不是头晕眼花,这个属于什么?”她脱口而出说:“是血虚。”

“这个人失眠多梦,又是哪个脏腑的问题?”她不假思索地说:“是心。”

我又问,“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纳差食少,是什么问题?”她说:“是脾胃的问题。”

最后我问她,“这个病人的病机是什么?”她立刻恍然大悟说:“是心脾血虚。”

我继续问她,“心脾血虚该用什么方子啊?”“归脾汤!”

四方剂应用的辩证和分类归纳法

这个学生不能把临床的表现和理论结合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我以前跟门诊时,请教过杨介宾教授。我问他,如果来了一个病人,症状非常多,并且很复杂,怎么办?

杨老师说,要用辨证法,抓住主要矛盾,逐个击破。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每一次都要围绕病人的主症,主诉问题去展开。比如,病人说失眠,或者说胃口不好,肚子胀,那就要围绕这个问题去展开,进行辨证处方。

这个办法,我用了很多年。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些时候不能这样处理。有时候,需要看哪些问题容易解决,就先解决它。哪些问题是自己治疗的比较多,容易见效果的,就先治疗它。

当然,有些问题比较急迫,也要先解决。比如发高烧,烧到39°或者40°,这是当务之急,就必须及时解决。

这些病症处理先后顺序的判断,也是需要在临床上逐渐去思考,去学习。

那么,前面那个学生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要分类归纳一下。比如,哪些问题是属于心的,哪些是属于肺的,按照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去归类,这样就找到一个方向。

然后,再分析哪些症状可以组成一个症候群。比如,咳嗽、痰多,咽喉部异物感,很显然这就是一个痰湿的症候群。于是,就可以用二陈汤,或者枳桔二陈汤这类方子去解决。

如果一看这是脾胃系统的问题,就可以考虑保和丸、香砂平胃散、柴胡疏肝散等等。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自己比较熟悉的问题,先去解决掉。

经过归纳分类以后,才能发现病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否则一团症状乱糟糟摆在那里,思路肯定是乱的。所以,在写病历时,要求要归类,逐个系统去写。

当然,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还要多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有好的方法,要用本子把它抄下来。

我以前专门收集整理过一些方子。比如,把一些书中皮肤科的方子抄了很多,治蛇*的方子也抄了很多。

后来发现,治蛇*的方子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呢?因为在重庆,可能很多年都不会碰到被*蛇咬伤的病人,这些方子在这里就是屠龙之术,无用武之地,除非在云南、广东、广西那些地方,这些方子还可能有用。

所以,在抄方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大致知道治蛇*有哪些药,哪些方法,万年青、雄*、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等,哪些是治疗蛇*的。

有些书上,会写对疾病用些什么药,什么方子,哪些是比较多的,有的资料上面还显示治愈率多少,痊愈率多少、好转多少,无效多少。那么,就可以去判断,分析它们的结构,当然,这些资料有些是假的,但是,也有参考价值,起码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在深入学习时,可以增加鉴别能力。(本文根据*纯富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本篇完。)

?本文为国医传习所元老会联合创始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gycxs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