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学院派中医的学医之路新感悟 [复制链接]

1#

历经疫情,让我们更觉生命的宝贵和中医学习的重要。

愿你的余生:平安、健康,喜乐。

我是在基础班已开始学了几节课后才加入进来的,听了一节后我就把这个中医学习体系做为了学习的核心。大家可能会疑惑是什么原因。我是03年北中医毕业的,毕业后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临床,工作之余不断读书钻研,医术在不断提升,但对中医的理解始终不能达到我想要的那种透彻,我买了很多书,粗粗估算肯定在二十万以上了,当然,这些书我没看多少,我一直在找寻能让我对中医有个透彻清晰认识的途径,书也好,老师也好,体系也好,但一直没找到。我想要的这种透彻理解就象中学数学那样,论证及结果清清楚楚,不容辩驳。苦苦找寻了这么多年,在我几乎都快要放弃的时候,遇到了《象数理化》中医体系,听了一节语音学习后我就知道这就是我要找寻的东西。

我买的近现代的名医经验或是名医的医学全集,最先看的是他们对生理病理这方面的论述,其次是看对药物方剂的见解,很可惜,大多数医家书里这方面内容的都不多,写到自己书里的,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张锡纯、秦伯未、赵绍琴、任应秋等,他们确实也是大家,读他们的书确实也给我很多帮助。另外就是买教材,二版,五版,新世纪版,最近我把光明中医版的中医教材也买了,还买了很多教学参考书,这些书里,我最重视最想看的还是讲脏腑生理的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其中脏腑之间关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里讲得是比较详细的,但你要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不圆融的地方,而且还不少。基础理论不理解透彻的话,临床水平怎么可能上得去?

《中医基础理论》里讲的内容,确实是中医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中医基础理论》里讲的那些概念真正弄明白了,中医理论也就通了。我所知道的中医里,包括我的同学,像我这样看待《中医基础理论》的,真的不多。上大学时,很多同学热衷于抄方,我却没多大兴趣,毕业实习转到风湿病科时,可以跟焦老先生抄方,我也去抄了两天,之后就再不去了,我所追求的始终是明理,学几个有效的经验方,对我来说没多大意义。

明清及以前的医家们的书确实很好,但想要从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探寻出一条真正能明白中医的路来,对现在的我来说,确实太难。这个难,不是难在需要下功夫花时间上,是难在选择上,如何从中选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内容一步步学上去,这个是极难的,可以说,要想通过这个方法达到历代名医的层次,近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其实就涉及一个学习次第的问题,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学习是事倍功半的,甚至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的。

近几年明显感到自己在一个瓶颈上了,再努力感觉也没有什么进步,就开始外出学习,花了不少钱,也学到些东西,但我最想要的对中医的透彻理解还是没找到,直到遇到这个中医体系。

这个体系是我见过的把藏象学说讲得最好的,没有之一。《象数理化》这套书编写的极其凝练,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老学长们的学习方法是反复读,抄写,重点内容几十上百遍地抄背。学得好的老学长们都是这么学过来的,这个真没什么捷径。更难得的是,书里讲述的内容,层层递进,次第井然,可以说是从不懂中医到完全明白中医之间的次第讲得很清楚了,我认为,这是是学好中医的捷径,当然,要想学好他,也还是要多下苦功夫,除此,别无他法。

学习时除了反复读抄之外,还要自己整理,把相关的重点、概念整理出来,反复记。这跟前面的读抄不一样,这里是记框架,像各脏腑的生理,干支与生理等,还有后面的病理,药物等,都需要去有条理的记。这个功夫,谁也代替不了,我也是在努力记这些,现在年过四十,记忆力也不如以前,但我还是下定决心好好去记。

此套书里讲的脏腑生理和中基里讲的不一样,尤其是脾肺心脑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系统学过中医教材的人,初学时会很不习惯,因为以前学的那些概念根深谛固,我的建议是,先别忙着去评判对错,先了解书里是怎么讲的,把这个先学明白,真正学明白了,再跟以前学过的中基等去比较,那时就不难判断了。初学时就去做这样那样的判断,会堵塞你的进步之路,学《象数理化》如此,学任何其他的学问也是如此。其实,也正因为有这些不一样,才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时空模型

其中时空模型的排列是个基础,这个内容基础群不讲,有专门的群学这个,进了那个群后,先把群文件下载了,有条件最好打印出来,反复看明白,然后尝试去排,并且最好每天坚持练,开始时只是排,先不要急着去分析,基础不牢固时,分析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基础班讲的内容,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最基础的内容,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的内容,相对应的书中的内容,也是要反复读到熟到不能再熟的程度。这样才能为后来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能遇到这么完整、系统的中医体系,是机缘,希望我能抓住这难得的一份机缘,把中医真正学明白。

执业医师杨锦鹏写于年7月2日

——摘自“传统文化与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