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尚真将望闻问切落到实处把中医特色发挥到 [复制链接]

1#

杨尚真看诊,为病患“答疑解惑”。

红网时刻记者梁馨雨怀化报道

“灵枢至巧孰与言,素问九卷岐黄缘;琴心三叠虚华尽,始证丹台梦所传。”

5月14日下午,医院国医堂时,杨尚真正在为病人看诊。悬挂在诊台后的一张手抄《伤寒论序》十分醒目。杨尚真的同事肖月梅告诉记者:“这是杨尚真父亲亲手写给他的,经常听杨尚真说他的父亲时刻告诫他从医要有仁爱之心,技术精益求精。”

杨尚真,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国医堂主任,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年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生于龙溪口,长在舞阳河,求学贵阳,临证重阳。20多年来,他用“三个指头”切脉问诊万千病人。

杨尚真父亲亲手写给他的手抄《伤寒论序》。

“朝闻道,夕死可也”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从小我就受其影响。最初是东晋《搜神记》、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记载神仙、方术的故事吸引了我,然后是文学作品中的医学情节打动了我。渐渐地了解了中医,喜欢上中医。”

年,杨尚真考入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开始了长达5年的大学生活。翻阅大量的书籍与各类医学领域的人交流探讨,用他自己的话说,这5年是他领会中医道理的关键5年。

“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对‘生命的奥秘’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杨尚真说,在大学期间,他才真正了解到中医学自成体系、博大精深,他开始不停地追求、探索其中的真谛,寻找生命的奥秘。围绕中医结合人体生命现象,阅读了大量传统道家、佛家、武术、气功导引等方面书籍,开阔眼界;对传统保健体育有了很扎实的实践和修炼,对于站桩静坐武术气功都有所践行体味。除了参加比赛的集中训练,每晚杨尚真都坚持练习太极拳及其他功法两小时以上,“暖意融融,遍体生津”就是那时练功后的记忆。大学期间,杨尚真连续两届斩获《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大会》名次,是学校武术队的创建者和组织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年大学毕业后,杨尚真被医院工作至今。期间,先后在内科、门诊、急诊科、肿瘤科病房任医生,担任过门诊部主任、肿瘤科主任等职务。这些压力不小的岗位却锻炼了他丰富的人生,特别是“八年急诊”期间,对于杨尚真来说,那段丰富的工作经历是他从医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他走进“证道大门”的“黄金八年”。

在急诊科,看惯了人间的生死离合、疾病的痛苦折磨、生命的无常脆弱……这些定格的生活瞬间和色彩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他的心灵,也坚定了他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决心。同时他意识到与西医相比,疗效是中医存亡的关键。杨尚真说,在急诊科工作期间,有事时,得积极抢救病人,全神贯注,争分夺秒;空闲时,特别是晚夜班,在万籁俱寂之时,则沉醉于“遐想”。这样的感性认识与中医理论对接,与临床病象对照关联,直观地感受人体气化,体会《黄帝内经》《伤寒论》脏腑气血理论,感悟六经开合枢的气化反应,并融入到中医实践诊疗当中。几年的内证外求,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众生平等之心,“原始反终以知生死之说”,进一步加深了对医学、疾病的理解。

杨尚真为病患开药方。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吃了四十多服药,舌苔慢慢恢复正常,身体也明显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谢谢你杨医生。”

一位患者走出诊室,另一位患者紧跟着走进来。

“我最近失眠,药方里,你给我加些沉香进去吧!”

“沉香价格偏高,药方中的另一味药也有助睡眠的功效。”杨尚真告诉病患。

......

杨尚真说,中医讲究全面整体,知行合一,实践性很强,不事空谈理论。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很重要,最忌脱离临床,空谈理论,海阔天空,散漫无边。临床的感性认识对拓展中医理论十分重要,当临床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自然就豁然开朗了,诊断治疗也更精准高效了。“像我现在一年拿脉以上有时人次甚至更多,那我两只手一年就有3万次拿脉,你把脉三四万次还不懂吗?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博涉识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的治学经验。

为了让中医理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杨尚真和同事们正在探索“互联网+中医”模式,希望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推广远程治疗,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医药发展成果。同时,他不忘自己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职尽责,通过外出走访调研,充分听取民意,了解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瓶颈,形成议案建议;敦促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呼吁国家大力支持中医传承发展,延续中医传统文化基因。让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发扬光大,让中医不愧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传承发展创新中医努力奋斗。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杨尚真期待,中医从业者,能够在原生态中医环境中生存发展,将望闻问切诊断技巧落到实处,治疗方法发挥到极致,服务百姓,将中医的特色优势发挥极致,让中医万世流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