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收藏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中医学的两个主要特点:

①整体观念;②辨证论治。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对人体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辨证论治,实质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疾病所处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证异则治异”

2)“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即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证同则治同”

3.事物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阴阳属性的普遍性:阴阳的属性,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2)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对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来说,阴阳属性又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阴阳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更而发生变化。

4.阴阳的互根互用:

1)互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互用:相互滋生、相互为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5.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排斥、牵制的关系。

1)正常者(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反常者(病理):“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6.阴阳的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消,是指减少、消耗;长,指增长、增多。阴阳的消长是阴阳之间对立制约矛盾运动的结果。阴阳的消长是阴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7.阴阳的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8:阴阳的交感互藏

1)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即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人体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协调,则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9.人体之气的生成

来源: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谷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生成。

10.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元气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的生理功能。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膻中”。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具有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主司视听、言、动等活动的生理功能。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营气属阴,又称为“营阴”。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具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的功能。

11.治则与治法

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反治(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脾气虚腹胀等;

(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如瘀血性崩漏、热结旁流、食积性腹泻等。

12.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性质及特点: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性质及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暑邪性质及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扰神、伤津、耗气;暑多夹湿。

湿邪性质及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沉重,秽浊);湿性黏滞(症状、病程);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性质及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热)邪性质及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整理,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我是医路行李怀,欢迎加我个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