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学里的脏腑理论
TUhjnbcbe - 2023/10/16 16:59:00
北京医院手足癣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0/9208354.html

《医林改错》作者王清任是清代直隶河北人。书成于清代晚期。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讲脏腑形态。一部分讲方剂医理。

中医于解剖学一域素来无大长进。一代代的医家守着老祖宗留在*帝内经里的对脏腑解剖的粗浅认识,千余年间未有进步。中国传统文化里把死亡看得极重。俗语言死者为大,世俗礼节中最为讲究的是葬礼。故而破坏尸体为人所不容。又古人对死之一事讳莫如深,避之不及。或是此种缘故阻碍中医解剖学的发展,不得而知。而王清任的脏腑形态知识亦不是由解剖而来。而是于坟地、刑场处观察开膛破肚之尸体得来。能有如此行为,其魄力胆识在古人里亦属难得了。其所记录之脏腑构造形态,于当时之中国自是创举。而今日现代医学之解剖学早已普及,故王氏所著亦只剩下史料价值而已。

其方剂部分,治病注重气血通达,善用活血药。人之健康全在气血通达。气推动循环分泌代谢。血供给营养能量。气血之或虚或瘀,致生百病。

书中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治一身血瘀之症。主药无非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活血破血之品。引药力走表则加葱姜,引药力向下则加牛膝枳壳。又辅以柴胡香附调节气机。

又治半身不遂及瘫痿证,立补阳还五汤。痹证痿证,病机皆在循环不畅血不能养。故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以活血。以*芪助气以地龙通络,共奏行血之效。

书中方剂,组方精简,意图明确。文中常有一二付必好、三两日必痊愈、百发百中……等等之语。处处透露着一个大医的自信与底气。

医林改错一书,著述严谨。彰显着一个优秀的学者素质。

古代之医家著作,整体上缺乏严谨。中医概念常有一字多义的情况。比如伤寒论里的中风、肝风内动之风、六气之风、半身不遂之中风,其意各不相同。如此导致概念混乱。

再者医家著作理论时,往往有想当然随意发挥之病,故而各家之理论屡有相互矛盾处。如此造成整个中医系统的一种平面式的混乱状态。然不可依此而褒贬于中医学。借医林改错书中的一句话:非错于医,乃错自著书者之手。

古代医学著作理论中混乱之状态,主要大概还是古人缺乏纵向追问的思维。如医林改错中对中风的发问,何谓风?如何侵入人体?其侵入轨迹如何?如何造成一系列症状?对每一个问题都锲而不舍,焦点式纵向追问下去,断不会太至于混乱。

然而这种纵向追问,会引发这样一种局面。它会使信息量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分科别类,就如现在的西方医学体系。而中医的最基本指导思想是整体观与系统思维,这种思维无法驾驭过大的信息量。再者纵向思维造成的分割效应。很可能会对中医的基本思维造成消解,从而动摇其根本。

或者古人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笨。他们放弃纵向追问可能是对于体系的一个保护。

中医学里所讲的脏腑与现代医学所讲的脏腑是两个概念,绝不可混淆或等同。现代医学的脏腑基于解剖学,以实体性脏器为基础来分析研究其功能。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讲的五脏六腑,都有具体的器官指向。

中医学的脏腑也叫藏象。中医讲的五脏是以大体解剖为基础,包含但不局限于具体的器官。也就是它的含概范围要广。换句话说,中医讲的五脏并不是心肝脾肺肾5个具体器官,而是人体的5个生理生命系统,以心肝脾肺肾来命名而已。

我们拿心来举例。心系统:心主血脉,藏神,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液为汗,其华在面。藏神在志为喜,是心系统所包含的情志精神部分。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液为汗其华在面,是心系统所包括的生理身体部分。

不是中国人愚蠢到不知道是大脑在思维在主导精神情志,而是把精神情志的一部分功能划分到以心为命名的生命系统的名下。

为什么中医要这样划分人体?为什么和西医的划分方式区别如此之大?划分方式取决于观察方式。中医系统是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对生命的动态表现做整体性,动态性观察。它所观察的是在自然环境下的活的生命体。观察到人体的面部舌头汗液血脉以及一部分情志表现相互间联系密切。所以将他们划分到一个系统里。

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则是在解剖刀下观察静态的死亡的生命,在实验室里观察局部的生命。所以他们对人体的概括是以具体的器官组织来进行划分。所以他们才会把一个活的生命体解构成一堆数据。

中国的古人对实体解剖应该是有经验的,古代的仵作以及部分医生应该是有机会接触到解剖开的人体的。为什么这部分实体解剖内容几千年来没有被纳入中医体系,或许是心肝脾肺肾5个实体器官和藏象的5个生命系统对应不上的缘故。

#百家新收益#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学里的脏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