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TUhjnbcbe - 2024/4/4 17:32:00

中医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是健康,是快乐,是幸福,是满足。这种生活方式是顺应四时的,是和谐的。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学习中医,我实践中医,我的体会是,中医不但是一门治病及养生的学问,同时,中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可以让人身心和谐的生活方式。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自觉有些话还没有讲完,故再续写一篇同名文章。

我坚持认为,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中医。因为人人都有自己至贵至重的生命与健康,人人都想让自己活的更健康,更长寿,那么,选择中医吧。因为中医里有关于生命与健康的大智慧。选择中医,其实也是一种追求健康与高雅生活的捷径。我相信,若能选择中医,我们的生活必将更美好,我们的人生也将更幸福。

中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有如下几个特点,愿意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一则,中医的生活方式是快乐的,享受的。

真正学明白中医的人,他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属于快乐文化。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中医,实践中医,用中医来帮助自己或他人获得健康,当然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

有人问我,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真正学明白中医的人呢?我的回答是,有的。看他的眉头,看他的面部表情即是。凡是学明白中医的人,他的眉头一定是放松的,绝不会皱起来;他的面部表情一定是享受且愉悦的,而绝不是板着个脸,或阴沉着脸。

中医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快乐的,而且,他会把中医应于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快乐。

为什么中医能让人快乐起来呢?因为中医让人心向内求。凡是内求的,当然是快乐的。生活中所见,有些人认为自己之所以不快乐,都是外境的不顺所造成的。却不知,这是心向外求,把自己的快乐拴在外境上了。这是很没有智慧的行为。我们学了中医就知道,快乐从来都源于内心的本性。换句话说,心若安和,自然快乐,这与外境无关。我学习中医多年,我的体会是,心为本,身为标,心要快乐了,健康也就来了。

二则,中医的生活方式是开放的,包容的

有人跟我说,生活中见到某某人学习中医后生活变得谨慎起来了,这个也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干,感觉他活的更累了。也有人跟我说,中医人不能跑步,不能喝啤酒,不能喝咖啡,因为这些都是外国的东西,不是中国的,当然也不能是中医的。

我的观点是,这些都是死学中医,把人学成死脑筋了。中医并没有如此死板的要求,一切都以正气为本。换句话说,只要某种生活方式不伤正气,中医认为那就可以。所以说,真正学明白中医的人活的应该是很轻松,很潇洒,很包容的。若拘泥于某种行为,决不妥协,那也就不是中医了。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与邪是相对的,正气让人健康,而邪气让人失去健康。显然正气与邪气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正气充实,邪气不能侵袭机体引发疾患;若正气虚弱,助长邪气,则正邪力量悬殊引发疾患。中医的生活方式要求一要围绕着正气来,使正气不衰,则生命就会更健康。

比如说,西瓜性寒凉,有伤损脾阳之弊端。那么,若符合中医的生活方式,能不能吃西瓜呢?当然能吃。我习惯在夏季时节每天都吃几片西瓜,会伤损脾阳吗?于我而言,不会。反之,若素体脾阳不振,稍吃西瓜则腹泻,那就不要吃了。

进一步说,对于健康人而言,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包括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辣椒、火锅等,但条件是吃后不能引起不适反应。之所以产生不适反应,是因为某种食物伤损人体正气了。所以说,中医的生活方式是包容的、开放的,要以不伤正气为标准。

三则,中医的生活方式是和谐的,适度的。

中医文化的核心即是“和”。中医是一门讲究平衡、重视和谐的医学体系。中医养生让人健康、长寿,其实是让脏腑归于调和;中医治病求的是阴与阳的平衡和谐。进一步说,中医人自身重视修心养性,求的是心神的和与静。可以说,中医的生活方式也是以和为贵的。

天地是和谐的,所以天地能生生不息且能涵养万物;生命是和谐的,所以生命可以创造价值,并产生快乐。中医是内涵天地之道的学问,其理论也离不开“和”。可以说,“和”体现在中医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比如,夏天炎热,我们傍晚跑步出一身透汗,汗后神清气爽,因为阳加于阴谓之谓,出汗让人身阴阳归于和谐,所以舒爽。再如,中医主张吃东西勿过饱,即使是好吃的,也别吃太多,因为这样才能让脾胃不滞。又如,中医人也喝寒凉性质的啤酒,也吃辛辣刺激的辣椒、大蒜,但只要不过度,身体无所不适,那么就完全可以。

一方面,中医的生活方式是不死板,不拘泥的;另一方面,任何生活方式都要有度,中医主张只要不过度即好。何谓度?我的观点是,身体的感觉舒服,无所不适,这就是度。若某种生活方式让身体感觉不适了,那就是过度了。所以说,啤酒可以喝,冰淇淋可以吃,只要吃完身体无所不适就好。

进一步说,中医就是一个关于和谐的医学体系。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思考中医,越是实践中医,越是体悟中医,就越倾向于和谐。和谐的范围很广,从大里说,天地人归于和谐;从小里说,人体五脏六腑归于和谐;从中里说,人与人之间也要归于和谐。中医人结婚之后,往往夫妻关系趋于稳定,为什么?我相信,这与他们受中医理念的熏陶有关。

四则,中医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向上的。

中医代表着的是天地之间的正信正念,所以,中医是一门促人积极向上的学问。我们采取中医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积极向上的。

中医人是绝不会颓废消极的,因为中医以人为本,以正为本,而人的生命即是一团正气。正气是帮助人更健康的,是让生命更灿烂的,当然这是属于积极向上的。学了中医,受中医理念影响,自然希望生命更健康,更灿烂,又怎么会消极颓废呢?

我在生活中体会到,越是深入中医,越是在内心会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越愿意此生去传承中医,去传播中医,去帮助每一位病人。为什么?因为中医里不但有治病的医术,更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

中医人往往是微笑的,是善良的,是仁爱的。这些品质都是积极向上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帮助病人从疾病中得以康复。显然,中医的生活方式也受着此种精神的影响,在生活中自然会是充满着希望的,是有憧憬的,永远相信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五则,中医的生活方式是自然的,合乎天地四时规律的

《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的观点是“天人相应”,这里的“天”代表自然,“相应”是指自然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人要健康就要主动顺应自然。

中医的生活方式必需合乎天地四时规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节人体生命节律以适应天地阴阳的消长和自然四时的变化,如此方能达到“天人合一”。否则,若与自然规律相违背,则“逆者亡”。

《内经》告诉我们:“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意思是说,中医的生活方式就是要顺应自然。所以,“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就是合乎四时规律了。

比如,夏天炎热,要适当多跑步,即是让人体阳气宣畅;而冬天寒冷,要减少户外运动,目的是让人体阳气闭藏。这样即是顺应了四时规律。反之,若冬天搞马拉松,搞冬泳,或是泡温泉,让阳气过度外散,即是逆反了四时规律。偶尔一两次还好,若反复如此,就容易伤人阳气,导致体质下降,甚至产生慢性疾病。

所以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中医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是刻板绝对的,但要顺应四时规律以养生,却是必须的。

小结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学习并实践中医三十年,我平时的生活方式即是中医的。受中医理念影响,我的生活非常简单,对于物质享受的欲望极小,我喜欢吃素,喜欢跑步,平时保持着愉悦的心态,谦卑低调做人,我自觉这样的生活方式非常美妙,我也很享受。

我之所以愿意学习中医,愿意选择中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因为中医能让我健康、快乐,同时也能帮助我了解生命的真相。越是实践中医的生活方式,我越是体会到,中医不但是关乎生命与健康的学问,更是关于人生幸福的学问。中医里不但有找回健康的方法,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帮助我们祛除人生烦恼和痛苦的秘诀。

既然有这许多的好处,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地过上中医的生活方式呢?(董洪涛)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