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于民
TUhjnbcbe - 2024/4/5 23:20:00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于民”

——元氏县倾力打造家门口中医药健康圈


  中医院高学历人才张兴芳正在为病人看病。


  中医院高学历人才闫宾涛在门诊给患者看病。


  赵同乡国医堂。


  姬村镇国医堂中药房。


  姬村镇国医堂内部。


  医院专家王辰英教授坐诊苏村乡国医堂为病人治疗。


  赵同乡国医堂何彦博医生为贵州患者扎针。


  □陈乐娟闫婷婷


  近年来,元氏县注重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加快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家门口中医药健康圈,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于民”。


  抓硬件,建强基层中医化发展平台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元氏县赵同乡卫生所。走进小院,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映入我们的眼帘。红色的木制架子顶刻有“国医堂”三个字的匾额,显得庄严而神圣。匾额下,金色黑底的对联道出中医师的师承和志向。跟随着大家的脚步进入大厅,一股淡淡的中药香使烦闷燥热的心情顿时变得平和而淡然。


  进入专家诊室,老中医正根据病人的病症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疗建议。针灸、刮痧、熏浴……小小的中医诊室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来此看病。如今,在该县的每一个乡镇卫生所都建有这样一个“国医堂”。


  近年来,元氏县坚持把国医堂建设作为推进基层中医化发展的突破口,投资80万元建成了殷村中心卫生院、姬村镇卫生院、赵同乡卫生院3家高水平的国医堂,平均建设面积平方米。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充分彰显国医文化特色。目前,3家高水平国医堂诊疗区域集中、中医药设施齐全,共有中医18名,开设了针灸科、中医内科、疼痛科等中医重点专科,日接诊量达人次。


  育人才,夯实基层中医化发展基础


  “之前看肾病还得去市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透析,节省很多时间”“接受治疗后,病症轻了很多”“姑娘真是有责任心,人也温柔”……这医院11楼病人对闫宾涛主任和张兴芳医生的日常称赞。医院功能的增多,服务的提升得益于该县中医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人才兴医”战略,不断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聚焦于“引”,先后招聘人才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59人,为打造中医药“领军团队”提供人才支撑。张兴芳医生就是被元氏县的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医院工作的。年,张兴芳医生硕士毕业,在了解了该县对硕士生基本工资的提升、人才绿卡、人才进修等服务政策后,医院的。医院转科期间,因兴趣而进入内分泌科。在这一年多的工作期间,业务水平得到了病人的一致称赞。


  另一方面,还聚焦于“培”,医院业务骨医院进修学习,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对乡、村两级医师分期培训,每年遴选1名中青年中医师进行重点培训,现有传统医学师承人员57名,切实增强了中医药骨干人才力量。闫宾涛主任在该县“培”字带领下,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他于年在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医院。年,于中医院进修。年,自元氏医院开设肾病科以来担任该科主任,开始了对肾病的研究。近几年,在闫宾涛主任的带领下,肾病科被评为石家庄中医重点专科。医院的肾病科团队开展了《温肾填精化浊通络法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研究》的科研,目前正在科研阶段。


  其实,该县像闫宾涛和张兴芳一样的中医人才还有很多。目前,元氏县三家高水平国医堂中医师占比达到51%,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占比20%以上,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有效夯实了基层中医化发展的人才基础。


  树典型,推广基层中医化发展模式


  上午10点,来到元氏县赵同乡卫生院,一进楼口便看到手拿“票号”的患者在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队。诊室内,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医生正在与前来就诊的老太太交流着。墙上最醒目的就是锦旗丛中的黄底黑字的“乾坤八卦针”牌匾。


  一边拔针,医生一边问“现在扎了几天了,症状见轻了吗?”


  “可好了!原来背疼得厉害,现在好多了!真多亏了你啊,何医生!”来自邢台的95岁的老太太说。


  诊室外,坐在长凳上候诊的两个人聊起天来。“听口音,你不像是本地的?”“我从贵州过来的。”从两人的谈话中得知,这位自贵州来的患者叫李显智,今年31岁。她是从该乡南白娄村一个亲戚那里知道的何医生。自从生了小孩后,三四年了,她经常性失眠。医院都看遍了,病情也没改善。前天先与何医生通过电话和
  “下一位!”


  “感觉怎么样?好点没?”


  “昨晚睡得可好了,一觉睡到六点,还是他们叫我起的床。”


  “这么远来了,你就安心住几天,咱们九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肯定效果更好!”说着话,何医生在李显智的手掌扎上了针。


  这位正在看病的何医生就是该院院长何彦博,今年56岁。他从16岁跟随父亲开始学着看病开始,到现在将近40年了,治疗患者遍及全国各地,数量高达数万人。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中医——乾坤八卦针”代表性传承人。“乾坤八卦针”特点是取穴简单。其疗法为手掌取穴,用针少,痛苦小,疗效迅速,大人、小孩都能接受,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椎病、失眠、胃脘疾病、面瘫、膝关节疼痛等疾病的治疗。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何彦博医生对“乾坤八卦针”又进行了改进和提升,达到了用针少而纤细,操作便而痛轻,方法简而效宏,安全性高,深受广大患者的喜欢。目前,“乾坤八卦针”的好多“鲜为人知”甚至“不可思议”的证治正在被挖掘和发现,并取得可喜成就。


  一直以来,元氏县注重培树本地基层名医,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优势。如赵同乡卫生院何彦博针灸科“乾坤八卦针”被列为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日门诊量最高达人次。马村镇卫生院高悉航师承国医大师李士懋,依托李先生的学术体系,提高了脾胃病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费用。北褚镇卫生院肛肠科自创“紫榆加味止疼膏”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沟北村卫生室针灸治疗慢性病疗效显著,辐射高邑、赞皇、井陉等周边县(市、区),日门诊70人以上。通过大力培树、宣传基层名医,该县形成了特色优势明显,传承价值突出,综合疗效显著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模式。


  强服务,发挥基层中医化发展优势


  自去年以来,该县苏村乡卫生院国医堂每逢周二总能看到楼道里患者排起长队。因为周二是原河北医院主任医师王辰英来院坐诊的日子。


  记者采访时,恰遇该乡北营村郭习良大爷在接受中医治疗。“上周二来看过后,膝盖疼轻多了。”


  终年繁重的劳作,郭大爷落下了膝盖疼的毛病。“去市里看病,离家远不方便不说,花钱还多。现在来乡里的卫生院就能让省里的专家给自己治病,省钱又方便,效果也很好。”郭大爷说。


  “近年来,我感觉老百姓对中医服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针灸、艾灸、熏蒸等中医养生疗法在群众中很受欢迎。”王辰英教授边说边为患者扎着针。“我从事中医康复工作45年了,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真心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老乡们看看病。医院挂号排队,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对中医服务认可度的提升,医院合作、引进名师等一系列措施,发挥基层中医化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其中,该医院医院合作,引进新技术40余项,建立了针灸、骨伤、康复等5个特色中医综合治疗区,建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3所高水平国医堂还不断丰富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遴选了2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向群众推广,深受老百姓欢迎。

-08-2:00:00:0——元氏县倾力打造家门口中医药健康圈

10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于民